九省通衢之地武汉,往来客商如云,常住人口过千万。
在这座高速运转的特大城市,你很难知道,此时此刻在哪个角落会冒出怎样的矛盾,会产生怎样的危险。确保一方平安,责任重大!
面对挑战,迎难而上,武汉市综合治理成效显著。9月19日,武汉受到中央综治办表彰,被授予“长安杯”称号。这是继2013年之后,武汉蝉联该项荣誉。“长安杯”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最高奖项,每4年评选一次,集中反映一个城市平安建设、社会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综合水平。
长治,才能久安;久安,才能发展。有平安作为基石,武汉才能“每天不一样”。
是什么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近日,记者深入采访,探寻武汉的“平安密码”。
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今年3月10日,逃犯胡某刚出现在江汉区新育社区居住地附近,就被网格员盯上并及时报警,胡某当日就被抓获。
在武汉,像这样的社区网格员有1.6万余名。他们每天将采集获取的各类治安管理要素信息上报至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据介绍,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是集公安、民政、房管等38个部门核心资源,建成的社会服务与管理网格化信息平台。目前,已精确定位、动态管理实有人口、房屋、企业等各类基础信息2亿余条,编制了18大类8500项信息资源目录,建立社会治理“大数据”。
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公交车站等重点部位,武汉市按照“立体感知、多维采集,整合共享、数据融合,统一标准、统筹建设”原则,紧扣人、车、手机、证件、事件五大目标,着力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信息化建设,健全完善联勤联动机制,实现实时动态预测预警预报。
截至2016年底,武汉市视频监控探头总量达100万个,建成带宽为10G的视频专网。据悉,武汉市还计划投资34亿元,新建4.4万个公共安全视频探头,确保2020年全市实现公共安全视频“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程可控、智慧应用”。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社会治理的深度结合,武汉找到了提升平安建设整体水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令不法分子难觅藏身之处。
从侧重管理到服务群众
保利华都商业街二楼餐馆噪音扰民、小区电梯应急对讲系统从交房到现在都无法使用……打开武汉城市留言板,一条条留言大到城市规划,小到停车收费,都在7个工作日内得到回复。
今年5月,武汉市搭建网上信访平台,成立网上群众工作部,通过整合“12345”市长热线、阳光信访平台、城市留言板、110联动服务等多部门资源,为群众反映诉求提供全天候服务。
群众反映的问题一旦提交,即启动环环相扣的一条龙办理程序,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如敷衍塞责、推诿扯皮,都会在系统中留痕;逾期未办理的,系统会予以警示。年底,系统将对各单位办结率、警示次数、群众满意率进行统计,作为市级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从侧重管理,到服务群众,不仅仅是理念的提升,更是工作作风的转变。
今年3月,武汉市组织开展“万警进社区”活动,以“宣传、服务、帮带”为工作重点,聚力破小案、化解矛盾纠纷、开展重点整治。9月,安排1470名市直机关干部联系服务社区,排查化解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和信访积案,整治消除一批社会治安隐患。“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难以预料的风险增多。”武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立山认为,深入推进“三化”大武汉建设,需要一个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社会治安重点在基层,打造平安武汉的关键在社区、街道,平安社区、平安街道建设好,平安武汉就建设好了。”
“红色引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群众生活中闹心的事大多是小事,可小问题不及时化解,就可能酿成大矛盾。武汉市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在全市1.6万个网格全部建立党支部,发挥党员网格员带头作用,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汉阳区江欣苑社区下辖6个网格党支部。针对“村转社区”过程中突出的拆迁难、安置难、就业难、稳定收入难和管理服务难等问题,社区党委用活用足武汉市每年为社区配置的20万元惠民资金,将服务承诺发布在社区公告栏上,年底就承诺完成情况接受上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双重评议。
在江岸区,成立了以区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常务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专家顾问团队,扎实推进“红色物业”计划。目前,该区175家物业企业,65家成立独立党支部,28家成立联合党支部,82家选派了党建指导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每个住宅小区、每个物业服务项目有效覆盖。
东西湖区通过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广大党员、社区群干组成网格服务团队。在常青花园三社区有2支由退休老党员组成的爱苗护学队,每天上、下学时刻,他们把车流拦住,守护孩子平安;在将军路街将军路社区,退休老党员们组成巡逻小分队,促进社区治安、卫生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武汉市综治办副主任王湫萍说,在红色引擎的引领下,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及时发现群众所急、所愿、所盼,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红色引擎工程包括:强化“红色引领”、培育“红色头雁”、激活“红色细胞”、建设“红色阵地”、打造“红色物业”、繁荣“红色文化”、掀起“红色旋风”、用好“红色基金”。武汉市通过实施红色引擎工程,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打造党在基层执政的“强引擎”,确保基层政权坚实稳固,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变被动应对为长效治理
城市安定有序,并非源于治理者“救火队员”般疲于奔命,靠的是变被动应对为长效治理。
今年以来,一场信访积案化解歼灭战在武汉悄然打响。市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包案化解60件“钉子案”“骨头案”,490名区局领导牵头成立1405个工作专班,包案化解1872件“老大难”问题。
据了解,信访积案化解已纳入各区各部门和领导绩效考核内容,定期综合排名,通报化解进度。凡进度滞后的,及时提醒警示;工作不力、未能如期完成任务的,严肃追责问责。
武汉市还整合多方资源,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重点关注医疗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妇女权益保护等领域,主动介入,化解矛盾。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 16256件,调处16046件,调处率98.7%。
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导致的不稳定因素,武汉市探索建立排查摸底、信息共享、综合监护、分类救治、经费保障、康复回归、源头预防等救治救助长效服务管理机制,使服务管理工作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范,破解长期困扰患者家庭和社会的难题。目前,市残联登记在册的540名重性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被纳入首批试点对象,监护到位的家庭每年可领取2400元至4000元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