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社科院指导编撰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至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到总人口的16.1%,空巢独居的老人则接近1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指出,人口老龄化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抚养比的上升。“我们现在是2.9个在职工作人员供养一个退休的老人,而在未来则是不到1.5个供养一个退休的老人。养老的社会压力,会越来越大。”金维刚说。

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养老产业面临诸多难题 智慧养老有望突破格局

虽然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但这还不是老龄人口的高峰,我国现在还处在一个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

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2020:老龄化水平快速提升

这一阶段内,中国总人口年均增速约为0.66%,而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速比总人口增速高3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60岁以上人口达2.48亿,占总人口的17.17%,比2000年增加6.7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2021-2050年:加速老龄化阶段。

这一阶段内,中国总人口开始实现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4亿以上,占总人口的30%以上。

第三阶段2051-2100年:稳定重度老龄化阶段

这一阶段内,60岁以上人口将稳定在3-4亿人,老龄化率维持在30%左右(注:老龄化率=60岁以上人口/总人口)。

2000-2050年中国人口及老龄化人口比重预测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老年人口每年持续增长,中国政府不得不确保养老金和福利机构适应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这对政府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同时对于相关产业来说,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二是养老机构、行业缺乏规范化管理机制:导致养老服务参差不齐、养老需求不均衡释放、资源利用率低下,因此,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是未来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石,是更好地提供为老服务、加强行业管理的准则和依据。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事关行业健康发展和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是关系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长远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三是养老模式单一,效率低下:现有养老服务机制大多采用传统的养老模式,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前提下却不能达到高效率养老。养老信息化建设滞后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力开展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提高养老服务效率、实现智慧养老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养老产业正在形成

养老已成为我国今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老龄化社会,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是必然。国家曾多次出台政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对养老产业作出进一步指引,以保障老有所养,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加入到养老行业来。在养老细分领域,已经出现了不少掘金的好机遇。

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遇到很多问题,“以房养老”遇冷、“养老地产”搁浅,总体上老龄金融、老龄用品、老龄服务和老龄房地产构成的老龄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也没有形成。造成这些问题有两点原因,一是有效需求不足,中国与很多人到老了也还处于贫穷的境况之中,还在被生计困扰,没有办法在养老上投资。其次是,有关部门不够重视养老产业发展。有的民办养老机构申请土地批准,遭到拒绝,因为养老产业目前还不能带来很大的收益,相关部门也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

养老不是一个学科,也不属于某个单一的专业。它虽然看上去没什么高深莫测,但牵涉面极广,养老有很长的产业链,任何一方都无法“包打天下”。从政府层面看,养老事业涉及退休、社保等宏观政策,牵涉医疗卫生、金融保险制度,也与城市规划、土地供给等密切相关;对科研机构、企业、民众而言,养老产业包含了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养老服务机构的投资运营、康复照料、人才培训等等。

同时相关专家提出实现养老产业市场化,首先,要政府足够重视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目前我国“十三五”规划已经开始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习总书记也曾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形成一个体系,包括重大的生育、养老、退休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其次,是企业要重视老龄产业,所有行业都应该有老龄社会到来的意识,探索在产业上有哪些发展机遇。只有通过积极的政策扶持和导向,充分发展新型的老龄服务产业,才可能适应和满足社会老龄化以后的多元化需求。

“智慧养老”提供养老综合服务

受根深蒂固的传统养老观念影响,加上目前养老机构不足,“居家养老”模式还是目前中国养老的主渠道,90%的老人将在自己的家中度过晚年。近两年随着通信、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日新月异,“智慧养老”将成为新一代养老模式。国家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健康与养老服务项目,以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与养老服务需求。所谓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面向养老群体的服务系统与信息平台,目标是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目前多地试水探索“智慧养老”,为破解养老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智慧养老能够显著提升养老机构的效率,并使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成为可能。但要实现智慧养老,首先需要建立信息化的养老体系,将传感技术、远程监控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应用到日常养老中去,实现养老体系信息化以及相关信息的实时获取,随时了解老年人状态;其次通过公关服务平台使养老信息能够互联互通,使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呈现,从而能够统筹人力、设施等有限的养老资源来提供高效的养老服务;最后,需要制定相关养老服务标准,通过技术标准来规范信息管理、信息共享的方式,通过行政管理标准来规范养老机构、社区等的操作流程,以便统一监管和问责。

在以上前提下,未来的养老模式将变得多样化、人性化、高效化。例如,不论养老机构、社区和居家老人都可通过传感设备实时监控身体状况,并记录位置信息,形成物联网。每位老人都具有一个关于其身份的唯一标识,一旦发现健康数据波动或突然摔倒等情况,可在第一时间定位其位置,并由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或社区服务人员第一时间前往提供帮助。老人身份标识通过公关管理服务平台与医疗系统、社区服务系统互联,老人的就医需求和日常生活需求可通过平台发布至相应机构,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可根据需求按时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家属和其他公益组织可通过公共管理服务平台与养老系统互联互通,家属可随时与老人取得联系或关注老人状况,公益组织可组织相应活动丰富养老人群精神生活。

总体而言,信息化、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在未来的养老体系中能够起到关键的服务作用,现已有一些政府、单位、企业开展了智慧养老试点建设工作,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需要公共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规范养老体系的同时,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信息化、智慧化养老。

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7-137-91963(蒋先生)

售后服务:0755-61500423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安防监控方案定制OEM开发

产品建议请联系我们>>

加微信

微信号:13713791963

2022042311330054

公众号

公众号:jimeizhihui

202201051520177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