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是视频工程中重要的技术和应用领域,支撑其发展的视频技术在不到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3个跨越式的发展阶段。
20世纪30年代,以电视广播为代表的视频技术走出了实验室,进入广播电视台和千万家庭,实现了从静止图像传输到活动图像传输的跨越;20世纪80年代末,以会议电视、视频监控等为代表的视频技术走出了实验室,进入众多的电视会议室、安防系统,实现了从模拟视频通信到数字视频通信的跨越。
如今,以智能视频监控(IVS)为代表的视频技术,正处在走出实验室、进入到各行各业的应用阶段,将要实现从“机械”的视频信息处理向智能化视频信息处理的跨越。当前中国正处在这一跨越的关键时段。智能视频监控只是智能视频技术的一个部分,一个将视频技术引入智能时代的部分。

IVS的发展历程
和人类许多技术一样,视频技术也是仿生学引导的结果。视频技术模仿人类眼睛的功能,把眼睛“拉”到实际难以到达的时空。电视广播提供了大量有声有色的娱乐节目,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视频监控的出现,不仅提供了栩栩如生的现场信息,更解决了安全和生产方面的问题,使人们深切感受到视频技术的应用范围之广和所起的重要作用。
视频监控已有三四十年的发展,最早安装在银行营业厅的模拟视频监控设备,采用的是摄像头加磁带录像机;后来发展为数字监控,实际上是数字视频记录(DVR),采用的是摄像头、采集卡加计算机(主要用于压缩、存储);近几年的网络视频监控装置,主要是由嵌入式摄像机、传输网络和计算机构成。
智能视频监控经过近四、五年的发展,已由简单的视频监控发展到具有人工智能的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的由来很简单,从需求层面来看:人们一直需要扩大眼睛的功能,希望在必要的地方“挂上”一只“眼睛”进行不间断的监控;从技术可行性的层面来看:传感器技术从单点传感器发展到多点,从一维传感器,发展到二维、三维传感器(图像、视频传感器),快速的发展为实现以看为主的监控提供了可能。
实际上这一过程再次体现了仿生学对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力:监控技术即智能化视频监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仍然是仿生学引导的结果。从仿生学的角度出发,各种传感器的出现均模仿人类的各种感觉的结果,从触觉、嗅觉到听觉、视觉,如模仿人耳的麦克风和模仿人眼的摄像机。
来源:慧聪安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