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系统由视图采集子系统、视图解析子系统、存储子系统、比对子系统、决策子系统、管理子 系统以及应用开放接口等组成。

人脸识别系统具体组成如下。
a) 视图采集子系统:用于人脸图像或视频的采集,包括人脸采集设备以及执行人脸采集过程所需 的任何子过程。
b) 视图解析子系统:用于人脸图像和/或视频的处理,包括人脸检测、质量判断、特征项提取、人脸 跟踪、属性检测、活体检测等。
c) 存储子系统:用于人脸注册数据及实时采集数据的存储,包括:
1) 人脸注册数据库:用于注册数据的存储;
2) 实时采集数据库:用于采集数据的存储。
d) 比对子系统:人脸探针与一个或多个人脸参考进行比对,得到相似度得分,并将相似度得分传 输到人脸识别决策子系统,包括两种模式:
1) 人脸验证模式:人脸探针和指定的人脸参考进行比对(1:1比对),输出一个相似度得分;
2) 人脸辨识模式:人脸探针和部分或全部的人脸参考进行比对(1:N比对),输出多个相似 度得分,并根据相似度得分进行排序。
e) 决策子系统:根据一个或多个相似度得分,对人脸识别提供决策结果,包括两种模式:
1) 人脸验证模式:当相似度得分超过指定的阈值时,人脸参考和人脸探针匹配;
2) 人脸辨识模式:当相似度得分超过指定的阈值时,对应的人脸参考构成了与人脸探针匹配 的潜在候选者。
f) 管理子系统:管理人脸识别系统的总体策略、执行和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1) 设置阈值,例如样本质量阈值,相似度阈值,活体检测阈值等;
2) 日志管理:日志生成、查询和导出等;
3) 权限管理:设置不同角色的操作权限等;
4) 接口配置:配置人脸识别系统的视图采集子系统等;
5) 用户管理:存储或删除用户的人脸参考等注册信息;
6) 其他管理:控制工作环境和非生物特征数据的存储、在视图采集时或采集后向用户提供反 馈信息、与人脸识别应用进行交互管理等。
g) 应用开放接口:人脸识别系统和人脸识别应用之间的接口,包括人脸注册接口、人脸验证接口、 人脸辨识接口、活体检测接口等。
*以上架构图摘自《GBT41772-2022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
若因项目需要,要获取标准全文,可联系我们。